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2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实验在16、20、24、28和32℃共 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蜂缘蝽不能完成生活史,32℃条件下成虫不产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通过拟合方程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点蜂缘蝽卵期、若虫期、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58 、15.98、15.27 ℃,有效积温依次为102.32、203.28和103.94日·度。在24℃条件下,成虫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87.39粒,是20℃的2.78倍,28℃的5.34倍;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4.30,是20℃的2.34倍,28℃的4.27倍。环境温度对点蜂缘蝽的存活率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点蜂缘蝽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减数分裂中的二倍体化是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与进化的细胞学基础。本文综述了芸薹属异源多倍体中细胞学行为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虽然芸薹属三个栽培二倍体种间的成对杂交进化形成了三个栽培异源四倍体种,但自然界没有发现包含三个基因组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种。通过芸薹属六个栽培种间的几种杂交途径人工合成的芸薹属三基因组异源六倍体(2n=54,AABBCC)均同时表现二倍化与非二倍化的减数分裂行为、产生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后代,显示不同的基因组稳定性(B>A>C)。芸薹属异源四倍体、六倍体所具有的细胞质背景、染色体组的组合及亲缘关系均可影响它们的减数分裂行为、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进而为遗传育种产生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高、低收获指数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后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开花期是决定大豆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的重要性状,研究大豆开花期的遗传规律,解析大豆开花调控的分子基础,对大豆品种适应性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来自北方、黄淮海和南方三大生态区的87份中国品种及31份美国大豆品种,在北京进行春、夏季分期播种,获得10个播期环境下的开花期数据,并利用Illumina BARCSoySNP6K iSelectBeadChip芯片对大豆品种进行SNP分型。通过群体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PCA分析,将供试大豆品种分为两个亚群。利用TASSEL软件PCA+K模型,结合5 126个SNP标记,对开花期进行全基因关联分析,得到18个显著关联位点,其中14个位点在2个以上的环境中稳定表达,4个位点只在单一环境中被检测到,表明其受光温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对显著关联位点进行预测,共发现31个候选基因,其中有2个(Glyma10g36600和Glyma19g37890)已在此前的研究中被证明与大豆开花有关,而Glyma03g33470、Glyma11g15650、Glyma05g01510和Glyma19g07162与拟南芥中相关的开花调控基因同源,推测这4个基因在大豆中也参与开花调控。11个尚未见报道的新位点分别位于3、4、5、9、10、14、16和17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火麻籽油中10种酚类物质的方法,10种单体酚检出限为0.05~0.12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0~0.9998,回收率为85%~108%。检测了8份不同产地火麻籽油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DPPH、FRAP、ABTS+·)。总酚含量为1.20~17.35mg对香豆酸/100g,总黄酮含量为7.61~51.72mg柚皮苷/100g。DPPH清除能力为9.03~19.71mmol TE/100g,FRAP还原能力为13.12~30.09mmol TE/100g,ABTS+•清除能力为29.40~358.37mmol TE/100g。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DPPH、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FRAP的还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利用效率。采用SCoT标记方法,对30份白菜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生物学特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50条SCoT标记引物的筛选,获得24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遗传信息丰富的引物,并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14个DNA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有182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33%。应用NTSYSPc 2.10e软件分析得到,供试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473~0.930之间,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得出树状图,在相似系数为0.797时,可将30份材料完全区分成5组。结果表明,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综合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水平试验研究,发现塔巴寺黄籽油菜某些性状与芥菜型油菜相似,初步认为塔巴寺黄籽油菜可能是与芥菜型油菜杂交的后代或者本身就携带类似芥菜型油菜的隐性基因,此假设可在后期分子水平实验中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7.
大豆GmGBP1基因启动子的光周期响应元件TCT-motif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GBP1基因的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SNP-796与生育期密切相关,SNP-796G为缩短大豆生育期的优异等位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发现,等位基因SNP-796 G→A变异会导致TCT-motif光效应元件的变异。将包括SNP-796位点的GmGBP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与Luciferase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结合烟草叶片中的农杆菌瞬时表达试验,分析了该启动子中TCT-motif顺式作用元件的功能。结果显示,TCT-motif受短日照条件诱导,引起Luciferase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在短日照条件下,TCT-motif可能通过增加GmGBP1基因mRNA的表达量,从而缩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地区大豆光合特性及高光效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的光合气体交换特性,从中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开展培育大豆高光效品种等研究奠定基础。在大田条件下,以150份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盛花期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以及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份大豆种质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存在较大差异。7个参数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54%~29.56%,其中,蒸腾效率变异系数最高,胞间CO2浓度最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蒸腾效率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气孔因子、水分因子、光合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3.64%。聚类分析将150份大豆种质划分为12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包括23份大豆种质,表现高气孔导度、高水分利用率和高光合效率。因此第Ⅱ类群可作为适合育种需要的高光效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 d后进行淹水胁迫8 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地蚜灵的灭蚜效果,在油菜田间采用播种沟施药和土表撒施的方式研究播种期施不同药量对整个生育期蚜虫的防控效果,调查其安全性和对油菜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几种施用方式和用量中,覆土前撒施地蚜灵900g·hm-2对油菜蚜虫的防控效果较好,整个生育期防效在90%以上,成熟期防效仍达88.6%。施药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在13.7%~25.8%。所有处理中,用药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好,产量越高;用药量相同前提下,覆土前表面撒施的防治效果较好。各处理显著提高油菜籽粒的含油量和油酸含量,且菜籽中没有检测出地蚜灵的农药残留。综合防效来看,覆土前撒施地蚜灵900g·hm-2的方法既简化又高效,是一种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环保型油菜蚜虫防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